被DDoS攻擊時的現象是怎么樣的呢?其實最基本的DoS攻擊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務請求來占用過多的服務資源,從而使合法用戶無法得到服務的響應。 如果經常發生DDoS攻擊對于網站來說是比較危險的,不利于企業業務的發展。
被DDoS攻擊時的現象
被攻擊主機上有大量等待的TCP連接網絡中充斥著大量的無用的數據包,源地址為假制造高流量無用數據,造成網絡擁塞,使受害主機無法正常和外界通訊利用受害主機提供的服務或傳輸協議上的缺陷,反復高速的發出特定的服務請求,使受害主機無法及時處理所有正常請求嚴重時會造成系統死機攻擊運行原理。
一個比較完善的DDoS攻擊體系分成四大部分,先來看一下最重要的第2和第3部分:它們分別用做控制和實際發起攻擊。請注意控制機與攻擊機的區別,對第4部分的受害者來說,DDoS的實際攻擊包是從第3部分攻擊傀儡機上發出的,第2部分的控制機只發布命令而不參與實際的攻擊。對第2和第3部分計算機,黑客有控制權或者是部分的控制權,并把相應的DDoS程序上傳到這些平臺上,這些程序與正常的程序一樣運行并等待來自黑客的指令,通常它還會利用各種手段隱藏自己不被別人發現。在平時,這些傀儡機器并沒有什么異常,只是一旦黑客連接到它們進行控制,并發出指令的時候,攻擊傀儡機就成為害人者去發起攻擊了。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道:"為什么黑客不直接去控制攻擊傀儡機,而要從控制傀儡機上轉一下呢?"。這就是導致DDoS攻擊難以追查的原因之一了。做為攻擊者的角度來說,肯定不愿意被捉到(我在小時候向別人家的雞窩扔石頭的時候也曉得在第一時間逃掉,呵呵),而攻擊者使用的傀儡機越多,他實際上提供給受害者的分析依據就越多。在占領一臺機器后,高水平的攻擊者會首先做兩件事:1. 考慮如何留好后門(我以后還要回來的哦)!2. 如何清理日志。這就是擦掉腳印,不讓自己做的事被別人查覺到。比較不敬業的黑客會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日志全都刪掉,但這樣的話網管員發現日志都沒了就會知道有人干了壞事了,頂多無法再從日志發現是誰干的而已。相反,真正的好手會挑有關自己的日志項目刪掉,讓人看不到異常的情況。這樣可以長時間地利用傀儡機。
但是在第3部分攻擊傀儡機上清理日志實在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即使在有很好的日志清理工具的幫助下,黑客也是對這個任務很頭痛的。這就導致了有些攻擊機弄得不是很干凈,通過它上面的線索找到了控制它的上一級計算機,這上級的計算機如果是黑客自己的機器,那么他就會被揪出來了。但如果這是控制用的傀儡機的話,黑客自身還是安全的。控制傀儡機的數目相對很少,一般一臺就可以控制幾十臺攻擊機,清理一臺計算機的日志對黑客來講就輕松多了,這樣從控制機再找到黑客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黑客是如何組織一次DDoS攻擊?
如果要進行DDoS攻擊的話,應該攻擊哪一個地址呢?使66.218.71.87這臺機器癱掉,但其他的主機還是能向外提供www服務,所以想讓別人訪問不到 的話,要所有這些IP地址的機器都癱掉才行。在實際的應用中,一個IP地址往往還代表著數臺機器:網站維護者使用了四層或七層交換機來做負載均衡,把對一個IP地址的訪問以特定的算法分配到下屬的每個主機上去。這時對于DDoS攻擊者來說情況就更復雜了,他面對的任務可能是讓幾十臺主機的服務都不正常。
所以說事先搜集情報對DDoS攻擊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使用多少臺傀儡機才能達到效果的問題。簡單地考慮一下,在相同的條件下,攻擊同一站點的2臺主機需要2臺傀儡機的話,攻擊5臺主機可能就需要5臺以上的傀儡機。有人說做攻擊的傀儡機越多越好,不管你有多少臺主機我都用盡量多的傀儡機來攻就是了,反正傀儡機超過了時候效果更好。
但在實際過程中,有很多黑客并不進行情報的搜集而直接進行DDoS的攻擊,這時候攻擊的盲目性就很大了,效果如何也要靠運氣。其實做黑客也象網管員一樣,是不能偷懶的。一件事做得好與壞,態度最重要,水平還在其次。
DDoS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流量攻擊,主要是針對網絡帶寬的攻擊,即大量攻擊包導致網絡帶寬被阻塞,合法網絡包被虛假的攻擊包淹沒而無法到達主機;另一種為資源耗盡攻擊,主要是針對服務器主機的政擊,即通過大量攻擊包導致主機的內存被耗盡或CPU內核及應用程序占完而造成無法提供網絡服務。
被DDoS攻擊時的現象也會表現出多種形式,大家在遇到攻擊的時候要學會去分辨是不是ddos攻擊,然后才能更好地進行防御。如果企業遇到ddos攻擊受到的傷害是比較大的且無法挽回,因此要重視DDOS攻擊。